形成环保铁体,守护美丽湖北 |成为红湖治理的“
发布时间:2025-10-30 13:03
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丹通讯员潘艳李斌2025洪湖马拉松于10月26日开跑,7400名跑者沿着碧波绿岸,用足迹丈量红湖生态之美。 2023年底以来,湖北省全面打响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攻坚战。经过一年多的密集调整,洪湖“磷减V”成果不断强化。水质连续11个月保持在IV类,总磷浓度明显下降。这湖水清澈的背后,是湖北省生态环保大军的不断努力。省级统筹下发红湖管理“生态检查单”。难点在于与“九龙防洪”功能重复。湖北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通过机制打破壁垒、增强团结。 2024年7月,湖北省建立了洪湖流域综合治理省级高级别推进机制,下设7个专项小组和专家组,通过定期会商、协调和工作进度制度,全面推进治理和检查问题整改。推进机制办公室设在国家生态环境部,负责协调各专项小组、督促各项工作落实。列出问题和治理清单是洪湖治理的关键。省生态环境厅牵头制定《红湖流域管理局深化内部管理问题清单(2025-2028年)》,系统提出13类38个重大问题,明确下一步解决路径三年。水生态环境司作为业务的“协调基地”。从召开会议、起草方案到派往前线,他们面临着最困难、最重要的联系。 “我们严格验证每一个方案、每一个数据。”据水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周伟介绍,我们办理的每一份报告、每一份方案,都像是洪湖的“生态检查单”。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数字,都直接关系到“治疗方案”是否对症、政策是否有效、评估是否准确。走遍汉湖的各个海湾,治理战场不仅仅是一个平方厘米的桌面:它位于各个海湾和汉湖的波浪之间。目前正在部署日益完善的水环境监测网络,共有84个监测点。全面覆盖所有支流、大门、口岸gs进入湖中,维持对红湖系统的“脉动控制”。陈鹏先生自1990年代起担任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,长期驻洪湖,担任洪湖省联合工作组和省推进机制办公室成员。 “前一天晚上我在超市买了干粮,第二天我就在湖里漂了一整天。”从盛夏到严冬,他和同事们走遍了红湖各条河流,探索了江汉平原特有的防洪新途径。治理不断深化,监管加强。省生态环境局建立了现场督察工作机制,下设两个督察组,定期开展现场检查、支持和指导工作。每次检查后,都会创建问题清单并向他发送纠正建议解决第一线的实际问题。治理已取得初步进展,我们不能满足于取得微小进展。这群环保勇士本着“一年进步”的原则,以尽快实现“两年出成果,五年大改变”为目标,以脚踏实地的坚持和精准的科学策略,不断让“洪水”成为现实。湖泊的生态之美始终存在。点击此处查看详细报告>>